【網路教養】網路兒童少「共視」,無「共識」?

2022-07-26更新

 小時候,爸媽都叫我們「別盯著螢幕看太久」。對當時的我們來說,螢幕不外乎就是「電視」。一轉眼,相似的場景又再次發生,如今的家長換成叮嚀孩子滑手機、平板時「別把螢幕拿太近」。網路的發展使生活無可避免地大量接觸網路,當使用的時間過長,易導致孩子成為「網路兒童」。究竟親子如何聰明上網,使網路成為工具而非學習路上的絆腳石呢?

少「共視」,無「共識」?

 「親子共視」顧名思義,正是親與子「一起」看的意思。在電視盛行的世代裡,家長被鼓勵要陪伴孩子看電視,這麼做背後的動機有「引導」跟「過濾」之意。一起看電視時,家長能引導孩子看適齡的節目,並在有疑慮的地方為孩子解說。對所觀看的節目一同討論與交流更是教育的良好時機。

 但如今的兒童不再是電視兒童了。網路與電視不同,它並不只處在一共同空間裡,如:客廳。3C產品如手機、平板,都是屬於比較個人的產品,相比電視較難做到親子共視。很多時候,家長無法掌握孩子所搜尋或觀看的內容。缺少共視的機會,似乎更難了解孩子所接觸的世界。對青少年時期的親子而言,有可能因缺乏共同話題,而難以達成親子的共識。

 《親子天下》曾做過調查,發現青少年眼中的十大Youtuber,家長認得的不到半數。在不了解彼此認知的情況下,該如何在網路的使用上促進親子交流呢?當與孩子談論網路教育時,也許雙方都該試著了解對方的想法。家長不妨與孩子聊聊,最近網路上什麼東西正流行吧!
相關連結:親子天下聰明教養網紅世代專輯

家長「自我效能」是促進學習關鍵

 如何促進兒童正向的網路使用行為?對於身處數位原生代的孩子而言,「善用網路」也是提升自我技能的方式之一。

步驟1知|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的網路世代

 國內一項針對家長介入兒童電腦學習的研究發現,當家長對使用電腦完成任務有較高的信心時,更能促進兒童使用電腦學習。

 自我效能,是指家長對於自己能透過電腦完成任務所具有的信心程度。重要的是擁有自己電腦能力的判斷力與自信心,如果在資訊科技方面具備良好的自我效能感,較能掌握好的運用策略,協助子女在家中的電腦網路學習活動。

步驟2思|化敵為友

 首先,家長可以將網路視為「工具」而非敵人。當家長抱持兒童能透過網路學習的正向態度,較有可能開啟後續的學習機會。如:使用教育部的學習吧、YouTube學習語言等。

步驟3行|樂學親子,創造共同話題

 促進家長個人在科技上的「自我效能感」十分重要,而提升的方法正是樂於學習!不畏懼學習新工具,不排斥使用網路作為學習管道。透過學習將有助於提升家長的自我效能。當家長本身對網路的了解程度不亞於子女時,才有機會透過新媒體進行親子交流與互動。

網路健康用,莫忘與家人的Quality Time

 透過網路也能進行「有品質」的家人互動嗎?除了網路是不是還有其他方法?

 你聽過Quality Time嗎?它指的是在互動的當下全心全意地與對方互動,不受其他事務的干擾,因為雙方皆很重視這段關係。忙碌的生活,易使我們忽略家人間也需要緊密的聯繫!在愛的五種語言中,其中一項便是精心時刻(Quality Time),強調的正是重質不重量的相處與互動。

 了解孩子使用網路都在做些什麼?固然能創造親子間的共同話題,但也別忘了適時地留點時間在3C以外的世界,進行有品質的互動與談心!。

相關推薦:你聽過「愛的五種語言」嗎?

相關推薦:甚麼是《問問秘境》?

不妨一起玩有趣又能了解彼此的桌遊《問問秘境》吧!在遊戲中更拉近彼此的關係~

相關推薦:聰明上網實踐策略

文/雞湯來了特派員吳亞蓓
校稿/雞湯來了陳世芃、張芷晴、榮淑媚
製圖/雞湯來了實習生張心怡
編輯/雞湯來了蕭子喬
參考文獻
歐陽誾(2019)。家長參與兒童家中電腦網路學習行為意圖模式之研究。課程與教學,22(4)。 27-57。
邱玉蟬、 江東亮(2015)。誰家的孩子看電視時間比較長?家庭因素對十八個月大兒童看電視時間的影響。中華傳播學刊,27,3-35。
親子天下:聰明教養網紅世代。
分享此文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