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關係修復力》讀書會:不再把過去的傷,拿來糟蹋未來的你

 一段完美的關係,會發生衝突及爭吵嗎?你也曾害怕犯錯後,關係會無法復原?雞湯來了於12月8日舉辦家庭讀書會,由行銷總監張芷晴、執行長陳世芃擔任說書人,與線上近60位民眾聊聊復原力,談談艾德.楚尼克(Ed Tronick)和克勞蒂亞.高德(Claudia M. Gold)著作的《關係修復力》。 

 本次讀書會以熟悉的文字雲作為開場,再以影片作為引導,中間穿插著各式投票、測驗環節,豐富的互動內容與民眾產生共鳴。在自由留言的時間,分享彼此的生命經驗,互動與共鳴中,習得正向的態度與觀念。

【關鍵理論】心理學X小兒科醫生:修復能力是天生技能

 說書人以影片「面無表情實驗」作為引導,嬰兒可以覺察互動異狀,熟悉失和的感覺,更懂得修復關係。參與者對此也積極回應:「冷漠比衝突傷害更大」、「非語言溝通真的很重要」、「表情是有影響力的」。人與人難免有嫌隙,但個體修復裂痕的能力,決定生命韌性、自我效能與自信。

 緊接著說書人提及修復力與完美主義的關聯,並透過簡單的感受測驗,讓參與者了解「我們不是靠著關係完美獲得能量,而是靠著修補關係一定有的缺陷,繼續向前!」若要擺脫完美主義,就回想過往那些挫折,但努力克服的經驗,知道自己「夠好就好」!

【行動應用】這些事,跟我的關係是

 下半場說書人提及復原力的強弱,關鍵取決於「信念」。對未來的信心、相信關係、經驗累積都能造成想法的差異,並請民眾分享「有什麼方法可以保持人跟人的『未知與彈性』」?

對人保持好奇心,去問去傾聽,不要以自己的立場預設對方
不用有色的眼鏡去看世界,用全貌去看一個人
雙向交流!但要先練習讓自己敢於做開頭的人

書中觀點|

好奇,傾聽彼此,不預設對方的狀態,接受自己並非全知全能;留空,了解關係中的問題,其解答本身就有許多不確定性。好奇、留空與接受雙方,就不會有過多立場及想法,即使有期待,也不會強壓在對方身上。

我們比想像中更有修復力!練習鍛鍊關係韌性

 基因只能決定人的應對方式,後天的人際關係才會決定生活態度。不論童年過去,不要再把傷痕拿來糟蹋未來的自己,因為我們能去覺察心態,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、能學習的,從現在開始,用新的互動模式與他人經營關係,提升自己的關係修力!

印象最深刻的是「面無表情實驗」,
冷漠可能造成的傷害很容易被忽略

常會對於別人有所期待,
但因為對方的反應與行為沒有在我的框架中,因此我會感到受傷。
聽完分享後,我想要開始練習更開闊的去看待每件事情:)

擁抱混亂才能注入活水!不追求完美,知道自己今天好就好~
-民眾回饋

相關推薦:拖延症講不聽?拖延背後可能是完美主義!看見內心害怕失敗的情緒

相關推薦:連嬰兒都會的《關係修復力》! 更多選書精華

立即觀看:讀書會影片無限回放版


文/雞湯來了特派員許舒婷
校稿/雞湯來了張芷晴、陳世芃
製圖/雞湯來了黃珮甄、張芷晴、蕭子喬
編輯/雞湯來了蕭子喬
分享此文至

留言